close

本文引用自:http://blog.yam.com/kikirose/article/19902346
很多人不喜歡看到棺材,不喜歡面對死亡。

雖然每一個人終究得面對死亡,但在能不去正視死亡之前,多數人選擇不去碰觸這個話題。


也因為最近在推薦朋友去看「送行者─禮儀師的樂章」時,偶爾會碰到有朋友說他不喜歡去看這類型的電影,怕觸楣頭。

看電影都這樣了,更何況去做這份工作的人,這也是「送行者」這部電影裡反應的現實情況。

怕看到屍體、棺材的人,其實不用怕,「送行者」電影裡的「屍體」都很莊嚴漂亮,只除了男主角本木雅弘第一次出的任務──死了兩個星期的獨居老婆婆沒有讓觀眾看到,但卻給了本木雅弘跟觀眾一個視覺上的震憾教育。

放了兩個星期的食物都會腐爛,人死了兩個星期,可想而知那是什麼樣的畫面,導演只營造了腐敗噁心的氣息,並沒有讓觀眾真的看到腐爛的屍體,可是從本木雅弘才剛掀起白布,就忍不住噁心嘔吐的畫面,反倒留給觀眾更深刻的印象。

「送行者」拿到了日本奧斯卡10項大獎,也拿下美國奧斯卡的最佳外語片,電影將一個不受歡迎的納棺題材,處理得充滿喜感(一開始看電影不時傳來觀眾的笑聲)又發人省思,幾乎每個走出戲院看過電影的人,都充滿感動的說很棒,還會主動推薦朋友去看,這種口耳傳播讓「送行者」創下票房佳績,也成為最近熱門討論的電影。

前幾天休假去長春戲院看「送行者」,確實被電影票房給嚇到了,星期一中午1點10分的場次,居然有半滿的觀眾,戲院裡不乏白髮蒼蒼的叔叔、伯伯、阿姨觀眾,甚至還有7、80歲的觀眾,很多觀眾平常應該都不會進戲院看電影。

以為是禁忌的納棺師題材,反而成了吸引觀眾的另一個特色,我想這應該也是台灣發行公司的雷公電影始料未及的吧!

死別難忘傷感,但沒有人規定「送行者」一定要落淚,只是看完電影,朋友間不免會聊起電影讓人感動的地方。

我的眼淚是從有一場全家人對著棺木裡的親人印上鮮紅唇印的那一幕開始掉下來,雖然送行的家人是用著喜樂的心情送走己故的親人,卻讓我澎湃激動,眼淚忍不住狂飆,還有本木雅弘送走同學的媽媽以及30年不見的爸爸那兩場戲,也一樣讓我淚流不止。

認真女人最美麗,認真的男人最教人心動。

本木雅弘飾演的男主角小林大悟將拉大提琴對音樂敏感纖細的心,運用在幫往生者拭身、換衣、化妝的納棺工作中,他認真投入的神情除了展現專業、敬業的工作態度,還多了一份送行者的溫柔,凸顯了職業貴賤存乎人心,重點在你怎麼看待自己的工作。

生死是人生一大課題,生有時,死有時,生死這短短數十載,失意難免,流淚難免,該如何珍惜生命,擁抱親情,這也是看完「送行者」之後另一個深刻的體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departures 的頭像
    departures

    【送行者:禮儀師的樂章】電影官方部落格

    departur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