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閱瀧田洋二郎的創作版圖,很容易發現他對於日本傳統的著迷,形塑出兩部賣座的【陰陽師】、【壬生義士傳】與【阿修羅城之瞳】,但我以為他最為迷人傑出的創作能量,應該在小成本的家庭電影才能展現光芒。我以為他最精采的作品,對我而言其實是【秘密】與【野球少年】,都精妙地切割出了人與人之間(尤其是親人)那種微妙的情感拉鋸,在細節之間掙扎的局面...

這樣說來,【送行者】便將他所擅長的兩樣創作體裁結合,並且綻放出真實亮麗的靈魂。出乎意料的是,瀧田洋二郎用了極為開朗的態度,去面對家族糾紛與生死謎結,留下簡單乾脆的情感,靜靜在電影的每一幕鏡頭發酵,那麼瀧田洋二郎最為精采的執導高招,便是捕捉了那些細微的二元對立面,彼此對立,卻又能互相輔助而透悉生命的無常。

生與死,這部分彷彿不說自明,本木雅弘透過了事業的挫敗,便回到了生命的原鄉。但電影卻在此時,讓他以諧趣的角度,進入了殯葬業,而成為禮儀師,起先的角度偏重於黑色幽默,將那種平常生人不敢接近的死亡光芒,輝映對照,而呈現了突兀的喜感。其後將故事的角度調轉,洗沐身體將其往生者入棺,人生的最後一次送別,我必須承認整個洗浴過程在電影溫暖的視角裡頭,呈現得溫暖又動人。但故事卻改往另一方面敘述剩下的故事,妻子終於生孕,這方面從本木雅弘自己的重新生活,小孩的出生,以及他所從事的告別儀式,簡單的連結之下道盡了生死明滅,但感動的是溫暖的敘事卻始終圍繞在整部電影裡頭。

再來,我相當感興趣的,便是本木雅弘習慣在工作後所前往的澡堂,他忽然振興的慾望(包括食慾與性慾),以及他對音樂的重新著迷。電影用了相當大的篇幅給這些片段,卻沒有過多敘述,留下空白的寬廣想像,洗澡潔沐身體,在與死者告別之際,也為自己洗潔,然則我這段情節更有興趣的是許多宗教電影都曾出現的受洗,當作想像的挪引,尤其是【教父】的結尾,生與死的片段交錯,【送行者】則以生死交錯,換以平靜的洗澡橋段代替,簡單,卻又乾淨。至於慾望這一方面,【Once Upon a time in America】的初始,小孩主角在等待女主角之際,仍忍不住吃了整塊蛋糕,呈現了幼年時的食慾大於性慾,那麼【送行者】的慾望,卻擁有著一種自然興味的和諧,從一開始仍活著的章魚,就能發現這部電影有趣的調侃自然,卻又在後面的橋段,那樣貼近自然。



但是,久石讓精湛的大提琴配樂,也正是這部電影的浪漫關鍵。每個音符都像是安眠,又像是催生。在這樣強調「生死」的故事裡頭,卻有著更重要的命題,謂之為「和諧」,不僅僅是與自然和諧,與人和諧,更是與自己的靈魂和諧的主要重點。與童年交錯的大提琴,交錯著過去與現在,但我覺得那是追溯過往的一種浪漫心境,【送行者】在既定的前進時空裡頭,所穩定而下的,則是恆定不移的時差。

這部電影,便打破了時間的不可逆定律。

不難想像這樣的故事鎔鑄了傳統社會與家庭倫理,必然擁有著入圍奧斯卡獎的優勢,但這部電影完整的成熟敘事,透悉生命的溫暖角度,才是電影最為精采的一面。在看這部電影之前,或許你該拿包面紙,準備迎接即將到來的催淚攻勢,感動的瞬間,你將得到絕對超越一般催淚電影的心靈昇華,溫馨又動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epartur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